2019
Urban Regeneration and Conservation
 

ADARC Lecture Series 遊走香港大館與亞協中心

 

ADARC【思為建築】魏偉濤先生

 

城市更新,通俗來說就是舊城改造,在香港本土,習慣稱之為“保育活化”。對比國內其他地方的改造更新項目,香港確實是一個值得借鑑學習的城市。

 

香港在Google Map上的展示 

 

香港大館前身是中央警署、中央裁判法院及維多利監獄,是目前香港最重要的歷史遺蹟之一。耗資38億港元活化,重新活化后,成為聚會、文化交流、娛樂休閒的“城市客廳”。 

 

大館外墻結構

 

大館鳥瞰圖

 

藏身于混凝土森林罕見“庭院”

 

大館功能軸測圖

 

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前身是英軍軍火庫,是一座具有歷史價值建築。作為英軍駐軍基地和住處,由4棟建築構成。

 

荷李活道街景與人行天橋次入口

 

從“監獄”內庭院兩側紅磚牆一瞥赛馬會藝方

 

前中區警署,建於1862年至1864年間的營房大樓,是建築群中最古舊的建築物之一。

 

“連橋”增強舊建築之間的聯繫

 

面對荷李活道的四層高大樓,屬後維多利亞風格,其紅磚牆、花崗石雕刻以及巨型圓柱最為特別;而裡頭又有鍛鐵陽台,以及花崗石建成的地板、樓梯。

 

新舊建築渾然一體

 

前中央裁判司署,建於1914年,建築物採希臘復興式建築風格,建有宏偉的石柱,還有以花崗岩砌成的護土牆,給人肅穆莊嚴之感。

 

賽馬會藝方模型剖面與外立面肌理

 

建築物內,特別建有一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,過去用以押解囚犯進出裁判司署、警署及監獄之間。

 

內部螺旋梯

 

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法定古蹟,經過活化工程後定名為「大館」,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、當代藝術展覽,表演及文娛活動。

 

歐洲回收車軨金屬按原花崗岩比例製作,周邊理為統一

 

磨砺質感減弱對城市的光反射影響

 

香港島西共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同時散發著現代氣息的魅力社區。行走在城市樓宇之間,不經意地,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驚喜。

 

鋁製立面洞孔設計方式回應香港氣候

 

除了兩座全新的建築物,原有的16 座古蹟及多個戶外空間均被修復活化,包括前中區警署、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。

 

体现大館活力ICON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,逐漸被棄用,后來改造為政府倉庫。直至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說明香港政府租借這地方,設計師Tod Williams & Billie Tsisen考慮到建築原有特點與文化,開始改建設計。

 

知名建築師Tod Williams & Billie Tsien

 

坐落於香港商業區的核心地帶,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前身為域多利軍營軍火庫,歷史源遠流長,既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,同時擁有綠意盎然的美景。

 

亞洲協會香港新中新鳥瞰圖

 

集會議、展覽、電影、宴會、休閒娛樂的小型綜合體

 

軍事基地原址佔地1.364公頃,由四座前軍事建築物組成。19世紀中期,英軍曾在這裡生產及儲存炸藥和炮彈;到了20世紀初,由英國皇家海軍接管並擴大使用範圍。

 

小瀑布作為空間序列開端

通過樓梯快速地到達屋頂花園

 

建築群之間通過雙層拆線型天橋連接。拆線讓出的三角形空間正好有兩株茂密的棕櫚樹,季節性棲息在樹上的蝙蝠在香港已經很少見。

 

​空間序列感強烈,建築遊廊在細節上都做了精心設計

 

這也是Tod Williams 和Billie Tsien 在實地考察場地環境之後做出的設計調整。

 

圍著“劇院”的室內走廊別具一格。

 

保留原始運送火藥的地軌增加空間導向性。

 

2012年,建築群蛻變成文化、藝術的交流中心,提供講座、表演、影片欣賞、展覽及古蹟導覽等多元節目。

 

連接樓宇的走廊。

 

聽完這一場有趣講座后,在場同事就城市更新及文化保育進行討論,舊改項目須注意平行性,尊重原有地域文化底蘊及原有建築結構。

同事們沉醉在學習中

 

 

敬請期待下一期ADARC【思為建築】為大家分享更多精彩的內容!

 

Sharing by Jason Wei

Senior Design Manager,ADARC 

ADARC Lecture Series 遊走香港大館與亞協中心

 

ADARC【思為建築】魏偉濤先生

 

城市更新,通俗來說就是舊城改造,在香港本土,習慣稱之為“保育活化”。對比國內其他地方的改造更新項目,香港確實是一個值得借鑑學習的城市。

 

香港在Google Map上的展示 

 

香港大館前身是中央警署、中央裁判法院及維多利監獄,是目前香港最重要的歷史遺蹟之一。耗資38億港元活化,重新活化后,成為聚會、文化交流、娛樂休閒的“城市客廳”。 

 

大館外墻結構

 

大館鳥瞰圖

 

藏身于混凝土森林罕見“庭院”

 

大館功能軸測圖

 

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前身是英軍軍火庫,是一座具有歷史價值建築。作為英軍駐軍基地和住處,由4棟建築構成。

 

荷李活道街景與人行天橋次入口

 

從“監獄”內庭院兩側紅磚牆一瞥赛馬會藝方

 

前中區警署,建於1862年至1864年間的營房大樓,是建築群中最古舊的建築物之一。

 

“連橋”增強舊建築之間的聯繫

 

面對荷李活道的四層高大樓,屬後維多利亞風格,其紅磚牆、花崗石雕刻以及巨型圓柱最為特別;而裡頭又有鍛鐵陽台,以及花崗石建成的地板、樓梯。

 

新舊建築渾然一體

 

前中央裁判司署,建於1914年,建築物採希臘復興式建築風格,建有宏偉的石柱,還有以花崗岩砌成的護土牆,給人肅穆莊嚴之感。

 

賽馬會藝方模型剖面與外立面肌理

 

建築物內,特別建有一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,過去用以押解囚犯進出裁判司署、警署及監獄之間。

 

內部螺旋梯

 

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法定古蹟,經過活化工程後定名為「大館」,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、當代藝術展覽,表演及文娛活動。

 

歐洲回收車軨金屬按原花崗岩比例製作,周邊理為統一

 

磨砺質感減弱對城市的光反射影響

 

香港島西共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同時散發著現代氣息的魅力社區。行走在城市樓宇之間,不經意地,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驚喜。

 

鋁製立面洞孔設計方式回應香港氣候

 

除了兩座全新的建築物,原有的16 座古蹟及多個戶外空間均被修復活化,包括前中區警署、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。

 

体现大館活力ICON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,逐漸被棄用,后來改造為政府倉庫。直至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說明香港政府租借這地方,設計師Tod Williams & Billie Tsisen考慮到建築原有特點與文化,開始改建設計。

 

知名建築師Tod Williams & Billie Tsien

 

坐落於香港商業區的核心地帶,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前身為域多利軍營軍火庫,歷史源遠流長,既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,同時擁有綠意盎然的美景。

 

亞洲協會香港新中新鳥瞰圖

 

集會議、展覽、電影、宴會、休閒娛樂的小型綜合體

 

軍事基地原址佔地1.364公頃,由四座前軍事建築物組成。19世紀中期,英軍曾在這裡生產及儲存炸藥和炮彈;到了20世紀初,由英國皇家海軍接管並擴大使用範圍。

 

小瀑布作為空間序列開端

通過樓梯快速地到達屋頂花園

 

建築群之間通過雙層拆線型天橋連接。拆線讓出的三角形空間正好有兩株茂密的棕櫚樹,季節性棲息在樹上的蝙蝠在香港已經很少見。

 

​空間序列感強烈,建築遊廊在細節上都做了精心設計

 

這也是Tod Williams 和Billie Tsien 在實地考察場地環境之後做出的設計調整。

 

圍著“劇院”的室內走廊別具一格。

 

保留原始運送火藥的地軌增加空間導向性。

 

2012年,建築群蛻變成文化、藝術的交流中心,提供講座、表演、影片欣賞、展覽及古蹟導覽等多元節目。

 

連接樓宇的走廊。

 

聽完這一場有趣講座后,在場同事就城市更新及文化保育進行討論,舊改項目須注意平行性,尊重原有地域文化底蘊及原有建築結構。

同事們沉醉在學習中

 

 

敬請期待下一期ADARC【思為建築】為大家分享更多精彩的內容!

 

Sharing by Jason Wei

Senior Design Manager,ADARC 

loading...